CCTV探索发现《十年一珍邮》

人气:542 发布时间:2019-07-11 03:01:48 来源:用户投稿

      2006年6月26日,第11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国际上最高邮票印刷技术的一次交流大会,也是展示各国珍稀邮票风采、评选世界最佳邮票的一次盛会,共有16个成员国选送了64套邮票参加角逐7项最佳邮票大奖。

          

      邮票,既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又因其浓缩了历史进程,凝聚了各国文化,反映了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被称为“国家名片”。世界各国都争相把这幅“名片”印制得更加精美。小小邮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水平。

                          影写-中国

          

      第一次作为东道主举办这次盛会的中国,推选出近年来我国发行的优秀邮票参加评比。它们有的采用了最新印制理念,有的更新了邮票印制技术,是国家邮票印制专业人员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精美的邮票背后蕴含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它们能否在这次大会中脱颖而出,赢得世界瞩目的“最佳邮票”的桂冠呢?

          回顾历史,在世界邮票大家庭里,中国是一位后起之秀。

          1840年,随着近代邮政事业的兴起,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

          时隔38年,也就是1878年,当时的中国海关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试办新式邮政,发行了一套包含3 

      枚的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有一条五爪龙,衬以云彩波浪。“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当时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象征。邮票的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为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为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为寄挂号邮资。这就是我国邮票收藏界著名的“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而十分珍贵。不过,由于当时我国印刷技术的极端落后,清代甚至民国时期,我国发行的邮票绝大多数都是由外国代为印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逐渐具备独立印制邮票的能力。这是1959年建立的北京邮票厂,自它投产至今,我国绝大多数邮票都在这里印制。1961年发行的《革命圣地图案》是由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第一套普通邮票。1959年发行的的《"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是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第一套纪念邮票。1960年发行的《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是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第一套特种邮票。

          

      时光变迁。今天,在老北京邮票厂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邮票印制局。我国逐渐拥有了国际先进的邮票印制工艺,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为外国代印邮票。

          1986年,国际邮政界的一件大事是创办了“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到第11届。

          

      在历届大会上,我国印制的《中国兰花》邮票、《杉树》邮票、《韩熙载夜宴图》邮票连续获得过最佳胶印版邮票奖;中国承印,中国和埃及联合发行的《古代金面罩头像》邮票,获得过最佳影写邮票奖;在上届大会上,我国选送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本票,又被评为最佳创新邮票。

          

      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国传统名画缩印而成的《韩熙载夜宴图》特种邮票曾经获得过大奖。今年,我国又选送了《洛神赋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套传统名画邮票,而最引人关注的正是这套《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然而,外界谁曾知晓,《清明上河图》从传统名画走上邮票,这个过程却经历了漫长的十年?

          

      中国古代传统名画,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将它们搬上邮票,邮票画面显得赏心悦目,韵味悠长,因此深受集邮爱好者的青睐,一直是新中国发行的特种邮票的首选。

          不过,在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画长廊中,应该首先选择怎样的名画印制成邮票呢?

          

      北宋徽宗时代皇家画院画家张择端创作了一幅传世杰作,在中国古代传统名画中最为脍炙人口,它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完整纪实地描绘了当时东京汴梁城的繁华喧闹景像,堪称北宋时期一幅珍贵生动的市井风俗画。早在1995年,国家邮政局就将这幅家喻户晓的名画列入了邮票选题计划。

          将一幅传统名画搬上邮票,必须首先进行图稿设计。这一任务落到了国家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的专家们身上。然而,他们却遇到几大难题。

          

      对一般人而言,目睹到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真迹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要把它逼真完整地搬上邮票,仅凭那些公开的经过多次翻拍的图片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切实还原真迹,甚至体现古画陈旧发黄的韵味。图稿编辑部的专家们多次寻求故宫博物院的支持,最后,专家们得到了《清明上河图》原画的分段拍照底片。

          因为遇到了照片衔接和损失清晰度的技术问题,设计师们都感到了棘手。但他们通过个人的辛勤和智慧,最终克服了这一难题。

          1995年7月,三位设计师共提交了四套方案。其中图稿编辑部王虎鸣设计的图稿得到专家们的一致通过。

          

      《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采用中国画的工笔绘画方法,整个墨线条占到画面的绝大部分,色彩则显得单纯。这种特点不适用于邮票印刷方法中的胶印法和影写法,因为它们擅长表现丰富的色彩层次;但却最适用于雕刻法,因为雕刻法突出的便是点和线。

          

      不过,90年代我国主要是人工雕刻:先由雕刻家在一块钢版上用手工精雕细刻图案,每一点每一线,丝毫不能出错,成功的钢版都是细腻完整的版画艺术品,最后,钢版将成为印刷邮票的母版。

          

      但是,《清明上河图》作为罕见的长卷绘画,人物之众多,景物之庞杂,要想仅凭手工,不出一丝差错,在钢版上完整地雕刻出来,对雕刻师们来说可谓是难以胜任的浩大工程。

          最终,我国最高邮政管理部门国家邮政局在审核《清明上河图》图稿时,因顾及当时的印刷条件不足而不得不将它搁置下来。

      结果,这一搁置就是10年。

                         胶印-中国

          

      2006年6月27日,第11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在进行了关于邮票印制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的学术研讨会后,开始实地参观中国国家邮票印制局的设计部门和生产车间。

          中国的著名邮票设计师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向国际专家们推介作品和交流创作理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邮政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家邮票印制局每年印制约60亿枚邮票,年产值接近600亿元。我国的邮票印制技术在传统的三大邮票印刷方法:胶印、影写、雕刻的基础上,紧跟世界潮流,努力开拓创新,又进一步发展出综合了两种以上印刷方法的混合法。

          中国的邮票印刷设备和工艺水平,即使是在国际专家们内行挑剔的眼光下,也赢得了广泛的赞扬。

          传统的胶印印刷,结合创新技术之后,逼真再现出积血石的纹理质感,仿佛伸手可触。

          这套祖国边陲风光邮票,虽然也是采用传统的影写印刷,但层次之丰富,色彩之细腻,已经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邮票作为一种有价印刷品,防伪造是它必备的一项重要功能。这些运用了最新防伪技术的邮票,在荧光灯下,可以看见邮票图案呈现出特殊的荧光效果,并显露出隐藏的荧光喷码,和分布于纸张表面的仿佛满天繁星的点和纤纤绢丝的线。它们使邮票难以被仿造,同时增添了邮票独特的美感。

          

      《清明上河图》在搁置多年之后,最终又是如何被印制成邮票的呢?说起来还得回到2004年。我国将首次承办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为了给大会准备精品邮票,国家邮票印制局将目光再次投向《清明上河图》设计方案:一个由邮票印制局局长亲自挂帅、汇集了全局各部门业务骨干的“《清明上河图》精品工程攻关小组”成立了。专家们希望采用最新技术,成功印制出《清明上河图》邮票,并籍此在我国比较薄弱的雕刻凹版印刷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

          

      王虎鸣重新从故宫博物院调来了《清明上河图》的数码照片,虽然仍是分段拍摄,但因为今天电脑制作的普及,当年困扰设计者的画面衔接已经不再是难题。王虎鸣和电脑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绘图软件,来进行画面衔接,并保证色彩、清晰度、线条等等的完美结合。

          

      不过,对于邮票设计者来说,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设计者要根据邮票印刷的特点,对全图的色彩、线条的疏密、古画上的折痕、污渍斑点等等进行全面的、细致入微的修复和再刻画,以期达到近乎完美的邮票印前效果。

          将一幅长卷古画高度浓缩成方寸大小的邮票,必须删繁就简而不损害古画的原貌,这就需要设计者具备深厚的美术修养,能够把握古画的神韵。

          经过10多年的磨砺,王虎鸣对邮票设计的实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邮票印制的另一个关键工序是制版。邮票设计者的构想能否完美落实,取决于制版的精细程度。

          

      把《清明上河图》搬上邮票,必须将它这幅长卷巨作缩小十倍,制作出雕刻版来。10年前,正是受到人工雕刻的局限,设计方案无法实现。今天,我国已经掌握了激光雕刻的手段。这是技术上一次重大革新,过去的手工雕刻钢版变成在电脑上制作雕刻版的电子文件。

          制版者利用高科技设备,将画中人物和景物变成线条,再对照原画对这些线条进行调整。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之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仅人物就多达 

      100多个,每个人物姿态各异。但由于原画年代已久,一些线条模糊缺失。制版者必须把原稿图像放大,一点点地勾勒和修整。这仍然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如果有误差,就会改变原画的内容和风格。

          

      雕刻版电子文件制作完成后,高科技含量的激光雕刻机能依据它自动雕刻到钢质印筒上,这是付诸印刷前的关键环节。高科技的手段能够使线条的宽度和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4微米,比头发丝还细许多倍,远远超越了传统手工雕刻。雕刻印筒的精细程度决定着印刷成品的质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明上河图》邮票最终能够付诸印刷还离不开一项大型设备的引进。

          

      2003年,国家邮票印制局从德国引进了格贝尔胶雕机。这种胶雕机综合了胶印和雕刻两种印刷方法的优点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混合胶雕印刷法。新时期胶雕工艺的出现,为我国邮票印刷填补了一项空白。

          《清明上河图》邮票终于印刷成功。在历经十年摸索之后,2004年10月,清明上河图邮票正式公开发行,集邮界为之轰动。

          《清明上河图》全套邮票分3个段落, 9枚邮票,每枚都可独立观赏自成一景。

          

      整套邮票雕刻印刷的特点很显著,线条印刷厚实,饱满立体,没有断线发花的弊病。对于树林、船舶、桥梁的描绘,对于汴河水流的刻画,对各种人物、车马不同动态的勾勒,对于城楼、屋顶大线条的雕刻都密而不乱。在中外邮票印制史上,《清明上河图》邮票雕刻版规模迄今为止是最大的。

          清明上河图同样集成了最新的防伪技术,在荧光灯下,可以看到隐藏的荧光喷码,和分布于特殊的纸张表面的微细线条,票面印章使用特殊油墨,熠熠发光。

      2006年6月30日,第11届政府间邮票印制者大会在充满魅力的上海黄埔江畔举行颁奖晚宴。

          

      经过各国代表的秘密投票,本届大会的最佳雕刻版邮票、最佳影写版邮票、最佳胶印版邮票、最佳混和版邮票、最佳连票和最佳创新邮票六个单项奖和一个综合大奖已经产生,即将揭晓。

          根据投票结果,此次共有3个国家获得殊荣。

          奥地利的这枚水晶题材的邮票,创造性地在邮票上镶嵌水晶,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技术上解决了水晶和纸张结合的牢固性问题,它被评为最佳创新邮票。

                         创新-奥地利

          丹麦的安徒生诞生200周年邮票因为它雕刻的艺术性而被评为最佳雕刻邮票。

          奥地利的这枚邮票全景式构图,气势宏大,色彩丰富生动,轮廓鲜明厚重,它最终获得最多评委的青睐而被评为最佳混合版邮票。

                            连票-奥地利

          奥地利的这套邮票,整体呈十字架形,构图新颖,与它的宗教主题十分贴切,它被评为最佳连票。

          

      在这届大会上,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继续大放异彩。祖国边陲风光邮票和鸡血石邮票被评为世界最佳影写和最佳胶印邮票。但令人遗憾和颇感意外的是,我国一致寄予厚望的《清明上河图》邮票最终只得到第二名,与最佳混合版邮票失之交臂。

          

      从历年的得分垫底,一跃成为得分第二,这个成就仍然表明我国在雕刻版和混合版邮票印刷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综合大奖的取得,证明中国的邮票在世界邮票园林中已经当之无愧地跻身前列。

          追踪世界的步伐,执着于科技的创新,正视目前的差距,中国邮票接受着世界的声声祝福,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再创辉煌!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频道精选
  • 最新
  • 最热
  • 精品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2006-2024 马甸收藏网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地区最专业的人民币收藏知识网站 手机:18610305151 微信:18610305151

粤ICP备13077976号-4

友情链接交换请加:1061611902 ,加q备注加友链